(资料图片)
炎炎夏日,随着气温飙升,酷暑难耐,很多市民选择游泳来消暑解热,市内不少河道和湖泊,成了野泳者的“天堂”,“野泳”现象进入高峰期,然而,野外水域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安全问题再次敲响警钟。
8月3日下午5时,记者在蟒蛇河西环路段附近发现,有十几名成年男子在河中游泳,其中还有几位没有任何的防护措施。河岸旁钓鱼的市民告诉记者,他们经常看到有人来到这里游泳。而据记者了解,蟒蛇河的水位较深且水流湍急,不适合游泳。
市民:“今天正好有空,我来了一看好多人。”
前来游泳的市民,仅在身上佩戴了救生浮球,一位老人在游泳时还绑上了塑料瓶充当浮球,以为只要戴上就能平安无事,还有一些游泳者甚至是直接在河水中逆流而上。
就在记者拍摄过程中,还有人从河道旁边的高台梯级“炫技”跳入水中,甚至有一些家长带着小朋友去一起游野泳。殊不知这些河、湖、水库,往往都是水情复杂,一旦发生危险,后果不堪设想。
亭湖区红十字会应急救援队队长 金燕:“溺水的高发区主要是在一些没有安全措施的野河以及家门口不起眼的小河,可能你看着它是很浅,其实你稍微往里面走一点点,就会发现是很深的,是深不见底的河水,就会发生淹溺。”
野泳的自然水域是没有任何安全保障措施的,那在野泳时意外发生溺水,该如何正确自救呢?
亭湖区红十字会应急救援队队长 金燕:“首先一定要保持镇定,放松四肢,就像水母那样进行水母漂,要等待救援。一旦发生淹溺的话我们是不建议非专业的人士下水救援,可以采用岸上救援,呼救或者利用身边可以救助的物品,比如说抛绳或者漂浮物、长竹竿等等。”
生命安全无小事,珍爱生命,拒绝“野泳”。游“野泳”除了有溺亡的危险,水里含有的过敏源也可能引起皮肤过敏。今日民声提醒您,不要到陌生的水域游泳,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珍惜生命,维护好自己的暑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