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焦点>正文
这儿的年味不一般之南通:非遗迎新春 兔年更有味_新视野
时间 : 2023-01-26 21:27:43   来源 : 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

春节期间,我们走进南通如皋香袋、“蔡氏面塑”、木偶戏、板鹞风筝、兔儿灯、“八碗八”、老酵馒头等文化盛宴,呈现了南通丰富多彩的非遗年俗文化,品味“非遗年味”,喜迎新春佳节。

主持人开元:“过年好,我现在就在古城如皋的东北角东大街,您瞧我这两边明清古迹建筑在这里穿插其中,家家户户的门口都挂上了大红灯笼,这寓意着福星高照,吉祥如意。”


(资料图片)

主持人开元:“偷偷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在东大街有一句话,叫做曲径通幽处,必有高手现,就像我身旁这个不起眼的小店,您知道吗,在里面居然隐藏着一位非遗传承人。”

主持人开元:“现在我们就在非遗传承人唐老师的指导下,绣出我第一个亲手制作的香囊,您看目前是不是接近完工了。”

如皋香袋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唐晓梅:“好的,我来帮你看一下,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接下来还有一个任务交给你,给我们的小兔子贴上它的眼睛和嘴巴。”

主持人开元:“这样最终一个成型的兔子香囊就这么诞生了。”

主持人开元:“曲径通幽处,又发现了一位民间高手,那就是蔡氏面塑非遗传承人蔡晓霞老师,她现在正在工作室里创作,一起来看一下。”

如皋非遗“蔡氏面塑”传承人蔡晓霞:“我做的是个福袋兔子,因为是兔年马上到了,所以说做这样一个比较喜庆的作品,小朋友喜欢,大人也喜欢,也是过年期间民俗比较有特色的传统项目。”

主持人开元:“古城如皋既有长寿之乡的美誉,也有木偶之乡的美誉。我现在就在水绘园的寒碧堂,新春佳节期间每天在这里,都有木偶戏的非遗传承人进行精彩的表演。”

如皋市木偶艺术团负责人周沈兵:“从大年初一就开始加场,平时每天是一天两场,加到四场,一直到初五。一个是把我们的非遗文化让我们的老百姓欣赏到,另外一个是给大家带去快乐。”

主持人开元:“随着木偶戏的指引,我们来到了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我们一探究竟这里的年味儿到底在哪里。”

南通板鹞风筝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郭承毅:“在中国来说有四大风筝产地,北京、天津、潍坊和南通,我们南通和北京、天津、潍坊不同的就是,我们的风筝都是带哨带响的,这是我们最大的特点,因为风筝在民间是个吉祥物,风筝是把自己的美好心愿都画在风筝上,放到天上去,比如说明年丰收,喜庆吉祥、健康平安。”

主持人开元:“在琳琅满目的非遗项目中,跟我们过年最接近最常见的,应该就是兔儿灯了,今年既是兔年,同时元宵节的时候,小朋友拉着兔儿灯也意味着灯到哪儿,给哪儿带来吉祥和幸福。”

南通灯彩省级非遗传承人何麟强:“在过年到了元宵节的时候,在过去的时候每个家庭孩子们都要玩儿兔儿灯,随着兔儿灯的走动,孩子们也在不断成长。”

主持人开元:“除了文化方面的非遗,南通在餐饮方面的非遗也是别具风格,南通的八碗八在传统习俗中,就是宴请宾客最高的一种规格,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南通“八碗八”非遗制作技艺传承人张继华:“我现在在配头菜,头菜是南通人餐桌上、八碗八中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菜肴)。头菜是我们宴席的高潮,这个时候主人带小辈们敬酒,热闹了。”

南通“八碗八”非遗制作技艺传承人张继华:“过去人重八,八和发是同音的,另外四个冷菜四个热菜,四有事事如意之意,所以新年我们用这么一个宴席招待宾客。”

主持人开元:“逢年过节,咱都需要讨一个好彩头,所以离不开‘高’这一个字儿。那么我现在就在如东掘港的一家馒头店,您看一下,这家馒头店的蒸笼57层,有7米多高。”

主持人开元:“老酵馒头是我们南通人逢年过节最喜欢吃的美食之一了,其中有三个馅儿最受欢迎,分别是豆沙馅、萝卜丝馅以及咸菜馅。这当中萝卜丝馅的销量是最好的。”

如东碧霞馒头店工人王林:“我们包好了以后用笼蒸,每笼放36个,放了以后每个上面还要盖上红印章,显示过年很喜庆。”

主持人开元:“一个小时后,这些馒头终于出炉了,您瞧热气腾腾、麦香浓郁,年味儿也就更浓了,无论是板鹞风筝还是这些馒头,正是因为这些具有这些工匠精神的平凡人将传统习俗代代相传,才能始终让年味儿始终萦绕在我们身边。”

标签: 曲径通幽处 元宵节的 逢年过节

相关文章

X 关闭

X 关闭